紫微文化—紫微斗数历史渊源及发展脉络


整体概述:




紫微斗数是东方的星相学,最早起源于先秦时期,由阴阳家通过观察天象来预测国家大事,历朝历代均有专职的术士为皇家服务,故在古代也被尊称为「帝王学」。由于其精准度较高,故名列「五大神术」之首,号称「中华第一神术」。经过历朝历代先贤的总结与归纳,至唐末时期,经吕洞宾整理成可以进行书面排列的星象命盘,此时紫微斗数不仅可以预测国家大事,还延伸到对个人命运的推演。但当时的紫微斗数命盘还不是很完善,一直到宋初,经陈抟老祖的细化与完善,紫微斗数最终定型,至今没有太大改变。由于紫微斗数主要是由陈抟老祖的门人传承下来,故后人一般以陈抟老祖作为紫微斗数的祖师爷。

从命理学的角度来看,为皇家服务的紫微斗数与在民间流传的八字同属命理学的范畴。紫微斗数推命术的基本方法是以一个人的出生年、月、日、时排出一张紫微斗数命盘,这张命盘涵盖十二个宫位,依此为命宫、兄弟宫、夫妻宫、子女宫、财帛宫、疾厄宫、迁移宫、交友宫、官禄宫、田宅宫、福德宫、父母宫,这十二个宫位基本上涵盖了我们一生的各个方面。通过对这十二个宫位内星曜的组合,以及宫位的飞化引动,来推演一生运势荣枯。紫微斗数命理学融合了天文星象、地理风水、周易卦象、社会学、心理学等内容,更加注重人和环境的关系,在中国众多的周易术数中可谓独树一帜。




历史渊源:


01
先秦时期——诸子百家

先秦时期,时局动荡,诸侯连年征战,民不聊生,百姓苦不堪言,但在思想与文化上却是中国历史上最为辉煌灿烂,群星闪烁的一个时代,这一时期出现了诸子百家彼此诘难,相互争鸣,盛况空前的学术局面,在中国思想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。在诸子百家之中,不乏有为国家命运,为个人命运思考的知识分子。比如儒家提倡忠恕和不偏不倚的中庸之道,主张德治和仁政,重视道德伦理教育和人的自身修养。道家提倡道法自然,顺其自然,提倡清静无为,以柔克刚。等等,其中就有阴阳家,他们认为阴阳是事物本身具有的正反两种对立和转化的力量,可用以说明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,他们侧重于对于规律的研究,依规律而定行止。

02
先秦时期——阴阳家的思考

在阴阳家内部,大致可分为两部分人,一部分人是为国家命运,民族前途思考,而研究事物发展规律,通过观察星象,以及山川地貌来研判国家未来发展走势,经过历朝历代先贤的研究,后来就形成了我们所熟知的「紫微斗数」。另一部分人则是侧重于个人命运的研究,通过每个人出生的年份,以及出生的环境来判断此人一生吉凶,经过历代的发展,后来就形成了我们所熟知的「八字命理学」或「四柱命理学」。当然在那个时代,已经有了较为成熟的预测学体系,就是大家熟知的周易。客观的讲,每门学科都有其局限性,即便是发展较为完善的周易预测学,依然无法满足人们的全部需求,依然无法让当时受苦受难的广大人民群众得到解脱。在这种背景下,人类社会便有了进一步创新的需求,以及对于事物更加全面和细致了解的愿望。

03
先秦时期——命理学的萌芽

在最初的研究中,「紫微斗数」与「八字」或「四柱」的名称还没有产生,甚至可以说他们没有一个固定的名称或定性的名称,当时,紫微斗数还被称为「星象」,而八字则被称为「纳音推命」。这两门学科都是到了宋朝时期,学术体系最终完善,才被正式的确立名称。在先秦时期,先贤们对于星象的观察只局限于五颗或七颗;而八字命理学的前身——纳音推命,当时只是根据出生人的年命纳音来推演命运,我们可以称之为「一柱」。可以说,无论是哪种形式,都是较为粗糙,较为原始的,这一时期可以称为命理学的萌芽时期。


04
两汉时期——命理学的初步发展

一直到了两汉时期,两门学科都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,「紫微斗数」的前身发展到了对北斗七星,以及南斗六星的观察和研究。而八字命理学的前身这时发展到了对出生人年份和月份的推演,可以说由最初的「一柱」发展到了「两柱」。

05
隋唐时期——命理学的飞跃

时代继续向前发展,到了隋唐时期,「紫微斗数」的前身发生了重大的改变与提升,不仅仅是在星曜应用数量上的提升,更为关键的是,在这个时期,「紫微斗数」的前身已经不是纯粹依靠观察星象来推演吉凶祸福了,而是可以在手掌上,依靠一定的规律来进行模拟排定星盘进行推演。也是在这个时期,星象学被应用到个人的命运推演上。可以说星象学在这个时期的发展发生了质的改变,第一、研究这门学科的门槛降低了,原来的需要观察星象变化,这对研究者的天分要求极高;而此时只通过手掌模拟排盘,或书面模拟排盘,就可以进行推演,对于研究者的天分有所降低;如此一来,研究这门学科的人数就会变多。第二、便是应用范围更为广泛了,不仅仅可以从宏观上来看国家民族的发展,还可以推演个人命运。那么对这门学科感兴趣的人也会更多,也是进一步拓展了研究人群。

但恰恰也是在这个时期,星象学发生了重大的分化,大致可以分为两大流派,一派以张果老为代表的先贤把星象学,按照自己的理解,对于星曜名称,以及推演规则进行了确立,并把这门学术命名为「七政四余」,其弟子也称这门学术为「果老星宗」。另一派则是以吕洞宾为代表的先贤们,他们也根据自己对星象学的理解,把星曜名称,以及推演规则进行了确立,并命名为「紫微斗数」,但由于当时从张果老出生的年份要早于吕洞宾,社会影响力也要大于吕洞宾,所以在当时「七政四余」的影响力是大过「紫微斗数」的,客观的讲,从学术层面来看,「紫微斗数」的学术体系相对于「七政四余」来说还不够完善。这一时期的八字命理学前身也得到了发展与进步,由两汉时期的「两柱」发展到此时的「三柱」,即由原来的通过出生年份和月份来推演命运,到此时的通过年份、月份和日子来推演命运

06
两宋时期——命理学的黄金期

历史继续向前发展,到五代末宋初时期,「紫微斗数」由吕洞宾传麻衣道者,由麻衣道者传陈抟老祖。在吕洞宾确立紫微斗数名字之时,对于星曜的应用还只停留在十四主星的确立,以及六吉六煞的应用。传到陈抟老祖时,经陈抟老祖的进一步完善,加入了四化(化禄、化权、化科、化忌)的应用,以及部分杂曜的应用,此时「紫微斗数」便有了「灵魂」,从学术上来讲,由原来的不如「七政四余」,到此时领先于「七政四余」。故后世弟子把陈抟老祖定为「紫微斗数」的祖师爷,也是由于陈抟老祖给了紫微斗数「灵魂」,让紫微斗数更具有生机,更有活力。再说八字命理学,到宋朝时期,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,由原来的「三柱」发展到「四柱」,并一直延续至今。

紫微斗数在陈抟老祖手里得到了最终的定型,由于陈抟老祖在当时的影响力,紫微斗数的影响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,由于紫微斗数精准的预测能力,故在陈抟老祖之后,其得紫微斗数传承的弟子大致分为两类,一类是进入皇家机构,专门为皇家服务;另一类则作为陈抟老祖嫡传弟子在道家内部作为学术传承;不得在民间流传


07
近代时期——紫微斗数由后台走向前台

朝代自有更迭,但传承未曾间断。宋元明清这几朝,陈抟老祖的一部分徒子徒孙都有在为皇家机构服务,直到清朝覆灭,在宫廷工作的这一脉才流入民间,由于战火连年,中华大地长达数十年处于动荡中,无论是从宫廷流传出来的这一脉,还是在道家内部的这一脉弟子,或多或少的跑到港台地区,甚至是跑到欧美国家避祸。人各有志,趋吉避凶是人的本能,我们很难评价他们的对与错。但也有不少人留在大陆为国家的前途与命运而奔波,而奋斗,家国情怀,常人有之,更何况是修行之人。

或许是天命所归,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,出走的那部分紫微斗数传承者,将紫微斗数在港台地区传播开来,这两脉人或有融合,或独自发展,均取得了很大的成果。在紫微斗数的传播过程中,不乏有默默无闻者,我们后学者无人记得;不乏有人留下传奇人生者,如周清河前辈、陆斌兆前辈、王亭之前辈等等,他们都是传道路上的功臣,他们应当受到我们后学者的尊敬与爱戴。时代的齿轮继续流转,到九十年代紫微斗数才陆续的「传」回大陆。

直到本世纪出,紫微斗数在大陆逐渐流行起来,由于其准确的预测能力,更受年轻人追捧与喜爱。未来的路还很长,我们更需砥砺前行,把紫微斗数传播开来,让每一个中国人都可以感受紫微斗数的魅力,让古人的智慧可以助力我们每一个华夏子孙,可以助力中国繁荣富强,民族伟大复兴!


历史典籍:




《紫微斗数全书》为陈抟老祖(陈希夷)所创,在传承过程中,陈抟老祖将《紫微斗数全书》传给其子与徒,而之后数百年间,此术一直以孤本形式在其弟子和后代中秘传,此为其相关文献稀少原因之一。紫微斗数在传承过程中渐渐被分为南北两派,北派(即在道家内部传承的这一支)三卷本《紫微斗数》后被道教典籍《续道藏》所收录;南派(即进入宫廷服务的这一支)四卷本《紫微斗数》,直到明朝嘉靖年间才由江西吉水的地理学家罗洪先刊刻流传,即后来的《紫微斗数全集》和《紫微斗数全书》;现为研究紫微斗数的第一手资料,但是皆为清同治时期的刻版。




宫位基础概念:




为你推荐